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区别
释义
    常住户口是我国根据户籍制度确定的一种称呼,要求人员原则上应在户籍所在地居住,如离开应进行户口迁移,以便于人口统计和管理,并作为诉讼管辖的依据。户籍,也称户口,是由国家主管户政的行政机关制作的法律文书,用于记录和保存住户人口的基本信息,也是公民身份的证明。户口与户籍本质上没有区别,因此人们常将户口与户籍视为同义词。
    法律分析
    1、常住户口是我国根据户籍制度所确定的一种称呼,原则上人员应当在户籍所在地进行生活,如果离开应当进行户口迁移,其目的是方便统计人口和管理,在法律上也作为诉讼管辖的依据。
    2、户籍,又称户口,是指国家主管户政的行政机关所制作的,用以记载和留存住户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书。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身份证明。户口与户籍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人们常常把户口与户籍当作同等意义的词来使用。
    拓展延伸
    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区别及其影响
    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常住人口是指在某地长期居住并且有固定居住地的人群,而户籍人口则是指在特定地区注册的人口统计单位。常住人口的统计范围更广泛,包括了户籍人口以外的人群,如流动人口和临时居住者。这种区别对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资源分配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不同身份地位和权益保障,导致了社会福利、教育、医疗等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因此,深入研究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区别,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对于推进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常住户口是我国根据户籍制度所确定的一种称呼,旨在方便统计人口和管理。户籍是记录和留存住户人口信息的法律文书,也是公民的身份证明。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存在明显区别,前者指长期居住并有固定居住地的人群,后者指特定地区注册的人口。这种区别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资源分配产生重要影响。深入研究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区别,对推进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六条,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户口登记。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1: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