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死刑在中国的执行程序与细节
释义
    我国死刑执行方式:枪决和注射。注射方式减轻犯人痛苦、保全尸体,但需药物研制和培训,普及需要时间。枪决仍在使用,但随着发展进步,注射将取代枪决。
    法律分析
    我国现行死刑的执行方式:
    1.枪毙,即用步枪从死刑犯脑后打一枪,行刑时死刑犯采取跪姿;
    2.注射,行刑时犯人被绑在椅子上,由法医向犯人的手臂静脉注射药剂;
    3.死刑缓期: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是指被判处死刑的罪犯,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死刑的,给予两年的缓期。
    我国过去只规定了枪决一种方式,正是基于减轻犯人痛苦的考虑,而注射执行死刑能够更好地保全尸体,减少枪决造成的残忍场面,在修改法律时我国增加了注射的执行方式。但由于注射执行还要进行药物研制、加强场所建设、进行人员培训,普及使用还需要一个过程,枪决方式还在许多地方存在和使用着。随着我国刑罚执行方式的发展进步,枪决最终是要被更文明的注射执行方式取代的。
    拓展延伸
    中国死刑制度的合法性与人权保障
    中国死刑制度的合法性与人权保障一直备受争议。一方面,支持者认为死刑是对严重罪行的妥善回应,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他们认为,中国的死刑执行程序经过严格审查,确保了合法性和公正性。另一方面,批评者则关注死刑的人权问题,包括可能的冤假错案、审判不公和酷刑使用等。他们主张逐步废除死刑,并加强法律保障,确保每个人的权利得到尊重。在实践中,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减少适用死刑的罪名、加强对死刑判决的审查等,以提高死刑制度的合法性和人权保障。然而,仍然需要继续努力,确保死刑制度在符合法治原则和人权标准的前提下得到有效管理和监督。
    结语
    中国现行死刑执行方式包括枪毙和注射两种,其中注射方式更符合人道主义原则。随着我国刑罚执行方式的进步,注射方式将逐渐取代枪毙方式,以更好地保护罪犯的尊严和减少残忍场面。然而,中国的死刑制度仍然备受争议,需要继续加强法律保障和人权监督,确保每个人的权利得到尊重。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提高死刑制度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但仍需努力确保符合法治原则和人权标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四十九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判处和核准的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应当予以减刑的,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查证属实,应当执行死刑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五十一条 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1: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