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诉讼的影响因素 |
释义 | 除了起诉涉及的事情外,其它没什么影响。起诉只是采取了一个有效的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对个人的其它方面没有影响,只是一种方式而已,在诉讼中也可以由法官调解来达成协议并下发民事调解书,要依法履行,不履行还是会有一定影响的。被人起诉后,要努力搜集证据,积极应诉答辩。 一、被人起诉会有案底吗 被人起诉双方有案底视情况而定。具体情况如下: 1、被人起诉说明是民事诉讼,民事诉讼处理相关民事纠纷,民事纠纷是不会留有案底的; 2、只有被行政拘留或刑事处罚,才会留有相应的案底,案底不仅会影响考公务员政审等,还会影响孩子。 一、起诉的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二、起诉的流程如下: 1、起诉。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裁定驳回起诉。不服驳回起诉裁定,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3、起诉受理。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 4、排期开庭。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5、开庭审理。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6、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向法院告诉庭提出再审申请。 二、劳动仲裁与法院判决的有什么区别 1、劳动仲裁和法院诉讼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两者的顺序不一样,劳动仲裁在先,法院起诉在后,如果想要向法院起诉的话,必须事先已经经过劳动仲裁部门的仲裁,然后才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2、所以劳动仲裁具体来讲就是由我国劳动法规定的,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对于当事人提出的申请来给出一个判断,这个判断是比较公正客观的,当然当事人也可以不服这一个判断,在进行仲裁之后依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来进行最终的判决; 3、在一般情况之下,在提起劳动仲裁,并且得到仲裁结果的时候,这个事情就是已经可以解决了,因为仲裁机关的判断相对来讲是比较权威的,不过如果没有经过劳动仲裁这一个手段的话,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是不太合理的,因为这是对于我国解决问题的解决资源的一种浪费。没有办法使各个部门各司其职,从而提高效率,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不建议大家这么做的; 4、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离婚收到法院传票后的步骤 1、签收法院送达的诉讼文书 诉讼文书包括应诉通知书、开庭传票、举证通知书等。但有些被告在收到法院送达的文书后拒绝签收,甚至故意躲避法院相关工作人员。 但其实这些做法很难产生实际作用,若拒绝签收,法院工作人员完全可以留置送达。若躲避法院工作人员,法院完全可以公告送达,官司还是会照样继续下去。 所以只有主动签收法院送达的法律文书,才能及时了解对案件审理的一系列安排,了解对方起诉的内容以及做到针对性的准备。 2、委托诉讼代理人 简单地说就是委托律师来帮助你进行应诉,律师的职责就是为当事人应诉服务的。 具体来做就是由律师来代为诉讼,向法院递交授权委托书,自然人的授权委托书要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法人的授权委托书要由法定代表人签名并加盖公章。授权委托书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3、提交答辩状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于15日内提交答辩状。 在起草答辩状时要注意有针对性,可以针对对方的一个诉讼请求或者对方起诉状中的一个或几个事实理由。而且要有理有据,即要用证据来说话,有些答辩状虽然文采斐然、激扬慷慨,但没有针对对方的指控摆事实,依据法律理正逻辑,只是一昧的道德谴责对方,反而不好。 在答辩状中,你可以承认部分对你有利的内容,当然也可以进行反驳。如果你认为对方在纠纷中也有违反合同或者其它侵犯你合法权利的行为,还可以提起反诉。 4、收集、提交证据 在律师的帮助下积极收集、提交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但前提是一定要严格按照法院的要求进行举证。 5、按时参加开庭 参加法庭可以向法官阐明自己的立场,也可以摸清对方的底细。即便你不出庭,法院还是可以对你进行缺席判决。当然如果因为客观原因无法按时出庭,可以向法院申请变更开庭日期。 6、若不服法院的裁定、判决,可以继续上诉 裁定的上诉期限是10天,判决的上诉期限的15天,从接到裁定书、判决书的次日起计算。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