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拘役是什么?与坐牢有什么区别? |
释义 | 中国的拘役制度是一种短期剥夺罪犯自由并强制劳动的刑罚。拘役期限为1个月至6个月,最高不超过1年。拘役相较于有期徒刑,刑期较短且由公安机关执行,被处拘役者每月可回家1-2天,参加劳动者可获得报酬。拘役期满后再犯罪不构成累犯。判决执行前的羁押时间可折抵刑期。 法律分析 拘役是指短期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就近拘禁并强制劳动的刑罚。 通俗意义讲是坐牢。在中国是主刑之一,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1年。 拘役有如下特点:(1)刑期短于有期徒刑,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2)服刑期间,被处拘役者每月可回家1~2天,参加劳动者还可酌量发给报酬。 (3)拘役期满后再犯罪,不构成累犯。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 拓展延伸 拘役和坐牢:法律制裁的不同方式 拘役和坐牢是法律制裁中的两种不同方式。拘役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被限制人身自由,但并不需要在监狱中实际服刑。通常,拘役的期限较短,一般在六个月以下。拘役通常适用于轻微犯罪行为,如违反交通规则或非暴力犯罪。相比之下,坐牢是指被判处在监狱中实际服刑,剥夺了个人的自由权利。坐牢的期限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而定,可以从数月到数年不等。坐牢通常适用于严重犯罪行为,如暴力犯罪、贩毒和重大经济犯罪。拘役和坐牢作为法律制裁的不同方式,根据犯罪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法院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判决。 结语 拘役和坐牢作为法律制裁的两种不同方式,在对待犯罪行为时有着不同的考虑和实施方式。拘役是一种较为轻微的刑罚,限制了犯罪者的人身自由,但不需要在监狱中实际服刑。而坐牢则是严厉的刑罚,剥夺了个人的自由权利,需要在监狱中服刑。拘役通常适用于轻微犯罪行为,而坐牢适用于严重犯罪行为。法院会根据犯罪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依法判决拘役或坐牢,以实现法律的公正与效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第四章 戒严执勤人员的职责 第二十七条 戒严执勤人员对于依照本法规定予以拘留的人员,应当及时登记和讯问,发现不需要继续拘留的,应当立即释放。 戒严期间拘留、逮捕的程序和期限可以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的限制,但逮捕须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八十五条 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修正):第三章 刑罚的执行 第五节 释放和安置 第三十五条 罪犯服刑期满,监狱应当按期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书。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