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伤残鉴定后,患者能否继续接受治疗? |
释义 |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四条规定了鉴定机构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检验、鉴定,并出具书面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的要求,包括委托人、委托日期、提交的相关材料、检验、鉴定的时间、依据和结论性意见等,同时要求附有鉴定机构、鉴定人的资质证明或其他证明文件。 法律分析 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四条#160;鉴定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检验、鉴定,并出具书面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由鉴定人签名,鉴定意见还应当加盖机构印章。检验报告、鉴定意见应当载明以下事项:(一)委托人;(二)委托日期和事项;(三)提交的相关材料;(四)检验、鉴定的时间;(五)依据和结论性意见,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性意见的,应当有分析证明过程。检验报告、鉴定意见应当附有鉴定机构、鉴定人的资质证明或者其他证明文件。 拓展延伸 伤残鉴定结果对患者的治疗方案有何影响? 伤残鉴定结果对患者的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伤残鉴定的结果,医生和治疗团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功能能力。如果患者被认定为伤残,治疗方案可能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患者的特殊需求和限制。例如,可能需要采取特殊的康复措施或使用辅助设备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或提高生活质量。此外,伤残鉴定结果还可能对患者的医疗保险索赔、工伤赔偿或残疾福利等方面产生影响。因此,及时了解伤残鉴定结果对治疗方案的影响,对于患者和医疗团队来说都至关重要。 结语 伤残鉴定结果对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能够准确评估患者身体状况与功能能力。认定伤残后,需根据特殊需求和限制调整治疗方案,如特殊康复措施或辅助设备。伤残鉴定结果还影响医疗保险索赔、工伤赔偿或残疾福利等。因此,对于患者和医疗团队而言,了解伤残鉴定结果对治疗方案的影响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六条 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十九条 超过确定的护理期限、辅助器具费给付年限或者残疾赔偿金给付年限,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继续给付护理费、辅助器具费或者残疾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赔偿权利人确需继续护理、配制辅助器具,或者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人民法院应当判令赔偿义务人继续给付相关费用五至十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一条 因生命、身体、健康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本条所称"赔偿义务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权行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