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仲裁可解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争议,包括解雇、工资、福利、劳动合同等方面的争议,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争议。 法律分析 按照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当事人可就以下争议提请劳动仲裁: 1、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劳动者及劳动者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奖金、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包括因执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4、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后发生的争议;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拓展延伸 劳动纠纷解决途径及申请仲裁的步骤 劳动纠纷解决途径及申请仲裁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劳动者可以尝试通过协商解决纠纷,与雇主或相关方进行沟通,寻求共识。如果协商无果,劳动者可以选择向劳动争议调解机构提交申请,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功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进一步申请仲裁。劳动者需要准备相关材料,如劳动合同、工资单、证据等,并填写仲裁申请表。申请仲裁后,仲裁机构将组织听证会,听取双方的陈述和证据。最后,仲裁机构将作出裁决,裁决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劳动者也可以选择不服裁决结果,向法院提起诉讼。总之,劳动纠纷解决途径及申请仲裁的步骤旨在为劳动者提供一种公正、有效的解决劳动纠纷的方式。 结语 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者可根据不同争议向劳动仲裁机构提出申请,包括解雇、薪资、合同履行等方面的争议。解决劳动纠纷的途径主要包括协商、调解和仲裁。劳动者需准备相关材料并填写申请表,经过听证会后,仲裁机构将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决。劳动者也可选择向法院起诉。这一过程旨在为劳动者提供公正、有效的解决劳动纠纷的方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