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非法向外国人赠送珍贵文物罪判多久?
释义
    若行为人构成非法向外国人赠送珍贵文物罪的既遂的,我国人民法院一般可以判处其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罚金。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是指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将收藏的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售或者私自赠送给外国人的行为。
    一、非法制售野生动物保护品罪判几年?
    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构成非法出售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的,我国人民法院可以对其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本罪是指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非法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
    二、我国刑法中针对文物保护规定的罪名不包括
    我国《刑法》中针对文物保护规定的罪名不包括因研究等合法手段对文物可能产生预期内毁坏风险的罪名。《刑法》针对文物保护规定的罪名有:走私文物罪,故意损毁文物罪,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过失损毁文物罪。
    三、走私文物罪的认定标准
    1、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外贸易管理,具体是其中的禁止出口制度。犯罪对象是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所谓文物,是指遗存于社会、埋藏于地下、水下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人类的历史文化遗物。
    根据《文物保护法》第2条的规定,文物具体包括:
    (1)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
    (2)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
    (3)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4)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等;
    (5)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6)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等。
    作为走私对象的文物并非包括上述所有文物,而只是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所谓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是指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根据我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文物出口和个人携带文物出境,都必须事先向海关申报,经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鉴定并发给出口许可证才能出境,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除经国务院批准运往国外展览的外,一律禁止出境。
    根据1991年修改的文物保护法第31条的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将收藏的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售或者私自赠送给外国人的,以走私论处,但刑法第325条已将此行为单独立罪,刑法实行后,此行为不再构成走私罪。
    2、走私文物罪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督,非法携带、运输、邮寄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国(边)境的行为。其行为方式与走私武器、弹药罪一致。
    3、走私文物罪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既可以是单位,亦可以是个人。
    4、走私文物罪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为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仍决意非法携带、运输、邮寄出国(边)境。过失不能构成本罪。至于其动机可多种多样、如卖给国外、赠送给国外之人等,但动机如何不影响本罪成立。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二十五条
    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将收藏的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售或者私自赠送给外国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0: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