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判断虚假宣传? |
释义 | 虚假宣传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要判断是否构成虚假宣传,需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1、双方是否存在市场竞争关系;2、侵权方主观上是否存在恶意;3、虚假广告或虚假宣传达到了引人误解的程度;4、虚假宣传的后果是否损害了消费者或竞争者的权益。 法律分析 虚假宣传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 1、主体:双方是否存在市场竞争关系; 2、主观方面:侵权方主观上是否存在恶意; 3、虚假广告或虚假宣传达到了引人误解的程度; 4、虚假宣传的后果是否损害了消费者或竞争者的权益。 拓展延伸 如何认定虚假宣传? 虚假宣传是指商品或服务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通过虚假的陈述、描述或表示,使消费者对其商品或服务的品质、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产生误解,从而达到误导或欺骗消费者的目的。针对虚假宣传的行为,我国《广告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根据《广告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进行虚假广告宣传的,由广告审查机关责令停止发布,并可以没收违法所得,对广告费用予以追缴。广告审查机关应当及时公布违法广告,并可以曝光。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的规定,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违反该规定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另外,《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格式合同等方式限制消费者权利,不得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若经营者违反该规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综上所述,对于虚假宣传的行为,我国法律已经做出了明确规定。在商品或服务销售过程中,相关当事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避免虚假宣传,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结语 虚假宣传是商业活动中的一种违法行为,其存在会误导消费者或竞争者,损害其权益。为了保障公平竞争和维护消费者权益,相关法律法规对虚假宣传行为进行了严格禁止。若您或您的企业存在虚假宣传行为,应尽快停止并纠正,以避免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