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宪法是保障什么的国家根本法? |
释义 | 宪法是保障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国家权利组织与活动程序的国家根本法。 一、行政赔偿和国家赔偿的区别? 行政赔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行政赔偿是国家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行政赔偿制度最初由1954年宪法确立,现行宪法再次规定,1989年《行政诉讼法》有所发展。1994年《国家赔偿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行政赔偿制度的确立与实施将会从很大程序上更有效地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政职权。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公民的基本权利有: 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政治权利和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和人格权; 5、监督权; 6、社会经济权利; 7、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 8、妇女保护权; 9、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 10、华侨、归侨、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三、宪法通过时间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的。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表明,我国现行宪法是一部具有显著优势、坚实基础、强大生命力的好宪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每年12月4日,全国各地都会开展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活动。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