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故意伤害属于公诉还是自诉
释义
    故意伤害罪可以是自诉,也可以是公诉,取决于案情和被害人的证据。自诉案件包括侮辱、诽谤、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待、侵占等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包括故意伤害(轻伤)、非法侵入住宅、侵犯通信自由、重婚、遗弃、生产、销售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等。如果受害者与犯罪嫌疑人和解并履行民事赔偿责任,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按照自诉案件处理。
    法律分析
    故意伤害罪的属于自诉还是公诉?
    故意伤害罪可以是自诉,也可以是公诉,需要根据故意伤害的案情分析。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10条规定,自诉案件范围有以下几类: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告诉才处理的刑事案件具体包括以下:
    1、刑法第246条规定的侮辱、诽谤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刑法第257条第1款规定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
    3、刑法第260条第1款规定的虐待案。
    4、刑法第270条规定的侵占案。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指犯罪事实、情节较为轻微,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拘役、管制等较轻刑罚的案件。应当注意的是,这类案件强调被害人的举证责任,自诉能否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被害人等有无证据或者证据是否充分,如果被害人等没有证据的,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如果被害人等提出的证据不充分,不足以支持其起诉主张的,人民法院将裁定驳回自诉。
    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具体包括以下:
    1、刑法第234条第1款规定的故意伤害案(轻伤)。
    2、刑法第245条规定的非法侵入住宅案。
    3、刑法第252条规定的侵犯通信自由案。
    4、刑法第258条规定的重婚案。
    5、刑法第261条规定的遗弃案。
    6、刑法分则第3章第1节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7、刑法分则第3章第7节规定的侵犯知识产权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除外。
    8、属于刑法分则第4章、第5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
    由此得知,在一起故意伤害案件当中如果受害者跟犯罪嫌疑人已经达成了和解,并且在公安机关的介入之下积极履行了相关的民事赔偿责任,这种时候,可以不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了,也就是说是按照自诉案件来处理的,某种程度上也取决于受害者的态度。
    结语
    故意伤害罪的自诉与公诉取决于案情。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自诉案件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在故意伤害案件中,如果受害者与犯罪嫌疑人已和解并履行民事赔偿责任,可不追究刑事责任,属于自诉案件。但需注意,自诉案件是否成立还取决于被害人的证据充分性。因此,对于故意伤害罪的定性,受害者态度和案件证据等因素都起着一定的作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五条 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被保护人;
    (三)对被保护人的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四)将被保护人带到安全场所保护;
    (五)变更被保护人的住所和姓名;
    (六)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向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公安机关经审查认为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确有必要采取保护措施的,应当采取上述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保护措施,可以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配合。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将采取保护措施的相关情况一并移交人民检察院。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