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战时自伤罪既遂的相关法律规定 |
释义 | 战时自伤罪的刑罚与认定标准: 战时自伤罪既遂,一般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者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认定时需区分自伤与误伤,分析行为人的目的,排除骗取荣誉或掩盖失误的情况。此外,行为人可能与其他违反军人职责罪竞合,采取自伤身体的手段达到犯罪目的。 法律分析 一、战时自伤罪既遂一般要怎么判刑 1、战时自伤罪既遂一般要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属于情节严重的,既遂一般要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争情况下或者在部队接受作战任务进行战斗动员后,由于畏惧战斗,贪生怕死,用自伤身体的手段逃避军事义务的行为。本罪的客体是部队的作战利益和军人战时履行军事义务的秩序。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百三十四条时自伤身体,逃避军事义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对战时自伤罪如何认定 1、切实查明行为人是自伤还是误伤。误伤是行为人因过失而伤害自己的身体,这与战时自伤罪是故意伤害自己身体的主观特征不符,因此不能以战时自伤罪追究刑事责任。但在司法实践中,实施自伤的行为人为了逃避法律制裁,往往都把自己的行为说成误伤。对此,应认真分析行为人致伤前的表现,致伤的时间和环境,致伤的工具、部位和伤情,致伤后的言行等全案事实和情节,准确认定其性质。 2、行为人是否具有逃避军事义务的目的。如果行为人自伤身体的目的不是为了逃避军事义务,而是为了骗取荣誉或掩盖失误,则不构成战时自伤罪。 3、本罪与军人违反职责罪中其他犯罪的竞合行为人在实施投降、战时违抗命令、战时临阵脱逃、违令作战消极等犯罪时,可能会采取自伤身体的方法来达到犯罪目的。 拓展延伸 战时自伤罪既遂的刑事责任及量刑准则 战时自伤罪既遂是指在战争期间,士兵或军人自愿伤害自己以逃避作战或获得某种利益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对于战时自伤罪既遂的刑事责任及量刑准则,主要考虑以下因素:自伤的严重程度、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自伤的动机和目的等。一般情况下,战时自伤罪既遂的犯罪嫌疑人将面临刑事追究,并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或剥夺政治权利。具体的刑期将根据上述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法庭的裁量权进行量刑决定。同时,法律也规定了对于认罪悔罪、积极配合军事审判等情节的从轻处罚原则。总之,对于战时自伤罪既遂,刑事责任及量刑准则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以维护军队纪律和国家安全。 结语 战时自伤罪既遂是指在战争期间,士兵或军人自愿伤害自己以逃避作战或获得某种利益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对于战时自伤罪既遂的刑事责任及量刑准则,主要考虑以下因素:自伤的严重程度、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自伤的动机和目的等。一般情况下,战时自伤罪既遂的犯罪嫌疑人将面临刑事追究,并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或剥夺政治权利。具体的刑期将根据上述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法庭的裁量权进行量刑决定。同时,法律也规定了对于认罪悔罪、积极配合军事审判等情节的从轻处罚原则。总之,对于战时自伤罪既遂,刑事责任及量刑准则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以维护军队纪律和国家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2020修订):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七十一条 本法所称军人,是指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服现役的军官、军士、义务兵等人员。 本法关于军人的规定,适用于人民武装警察。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四百二十三条 在战场上贪生怕死,自动放下武器投降敌人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投降后为敌人效劳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四百五十一条 本章所称战时,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 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以战时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