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二级乙等医疗事故怎么赔偿? |
释义 | 《医疗事故分级标准》将一级乙等医疗事故至三级戊等医疗事故对应的伤残等级为一至十级: (1)一级乙等医疗事故为一级伤残,赔偿指数100%; (2)二级甲等医疗事故为二级伤残,赔偿指数90%; (3)二级乙等医疗事故为三级伤残,赔偿指数80%; (4)二级丙等医疗事故为四级伤残,赔偿指数70%; (5)二级丁等医疗事故为五级伤残,赔偿指数60%; (6)三级甲等医疗事故为六级伤残,赔偿指数50%; (7)三级乙等医疗事故为七级伤残,赔偿指数40%; (8)三级丙等医疗事故为八级伤残,赔偿指数30%; (9)三级丁等医疗事故为九级伤残,赔偿指数20%; (10)三级戊等医疗事故为十级伤残,赔偿指数10%。 一、医疗事故鉴定主要是做什么 1、要确定医疗机构是否有过错。鉴定时要确定医疗行为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是否违反诊疗操作常规、教科书的规定,是否违反医学常识、常规。 2、专家要分析如果存在医疗过失行为,那么该行为与患者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这里的因果关系包括: 一因一果,即一个医疗过失造成一个损害后果; 复合因果关系即两个以上的医务人员同时具有过失,共同导致患者不良后果,如二个医生互相推诿; 连锁的因果关系,即两个以上医务人员共同过失,但行为不是同时发生,例如医生开错处方,药剂师发错药; 异步的因果关系,即多因一果,其他原因占一定比例,如车祸、打架、自己摔倒、建筑物倒塌、自杀、被人下毒等等,根据侵权法理论这些情形属于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 助成因果关系,即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过失,例如病人不配合诊疗,不如实反应病史。 无因果关系,虽然医务人员存在不足,但与患者不良后果之间无因果关系。在上述因果关系中,专家还须综合考虑患者自身疾病的因素比例,然后据此确定医疗过失行为与患者人身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比例。 3、分析确定患者不良后果程度。确定患者治疗后的情况:死亡、伤残等级、损失程度。 4、确定医疗事故等级。医疗事故分为一级医疗事故(分甲等、乙等)、二级医疗事故(分甲等、乙等、丙等、丁等)、三级医疗事故(分甲等、乙等、丙等、丁等、戊等)、四级医疗事故。 5、分析确定责任比例。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 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 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次要责任,指其它因素为主要因素,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 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6、鉴定书中还需确定患者今后是否需要继续治疗、护理。如果需要,应对其今后的继续治疗和护理提出医学建议,确定其今后继续治疗和护理的范围、等级,并对可能产生的费用支出作出合理预算,在确定赔偿金额时以此作为依据,并可方便患者今后的继续治疗和护理。 二、医疗事故鉴定等级有哪些 医疗事故可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死亡或是严重残疾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中度伤残或是器官组织损伤,出现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轻度残疾或是器官组织损伤,出现一般功能障碍;四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明显伤害或其他后果。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医疗事故等级,确定具体赔偿数额。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