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签订后的法律效力是什么? |
释义 | 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离婚协议书也具有约束力,但需考虑婚姻关系的特殊性。根据《民法典》规定,依法签订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包括履行义务和承担违约责任。离婚协议是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但需考虑身份关系和特殊情形。在处理纠纷时,应根据基本原则和相关规定,支持当事人变更或撤销财产分割协议,但需避免显失公平和重大误解。 法律分析 一、合同订立后对当事人双方具有什么样的约束力 1、依法签订的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而约束力包括合同履行、违约责任的承担等方面。 2、法律依据:《民法典》 一百一十九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第五百零九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第五百三十二条,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因姓名、名称的变更或者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承办人的变动而不履行合同义务。 二、离婚协议书是否具有约束力 双方到民政部门离婚,就财产分割问题达成的协议,是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协商一致的结果。对于任何一方当事人来说,这都是对自己财产权利的一种自由处分,协议对双方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都理应接受这一决定所带来的法律后果。当事人基于这种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的协议发生纠纷的,应当适用的基本原则和相关规定。存在法律规定的欺诈、胁迫等特殊情形,当事人请求变更或者撤销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支持。不过,婚姻关系中毕竟还包含了身份关系在内,由此导致的纠纷,也注定具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处理问题时,不能置身份关系于不顾,简单、全部适用其他法律规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本解释作了一些具体规定。例如,对属于人民法院应当支持当事人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情形,在明确列举出的事项中并没有规定显失公平、重大误解等内容,就是基于这种考虑而设计的。 结语 合同的约束力是依法签订的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包括合同履行和违约责任的承担。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离婚协议书也具有约束力,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达成的协议对双方都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应接受相应的法律后果。当然,在处理婚姻关系中的纠纷时,还需考虑身份关系的特殊性,不能简单适用其他法律规定。根据这一思想指导,相关规定中并未列举显失公平、重大误解等内容,以确保对当事人变更或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支持是基于公正原则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 第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的条约和协定的修改、废除或者退出的程序,比照各该条约、协定的缔结的程序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 第十五条 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批准或者加入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公布。其他条约、协定的公布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 第二十一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