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人事档案保存多久 |
释义 | 人事合同档案保管期限及解除合同档案处理要求:企业档案分永久和定期两种,定期分为30年和10年;企业文件材料必须移交给企业档案部门,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拒绝归档;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需在15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保转移手续,并出具解除证明;劳动者需按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并至少保存解除合同文本两年备查。 法律分析 一、人事合同档案保管期限 1、人事合同档案保管期限:如果是定期保存,期限是10年或者30年。企业档案的保管期限定为永久、定期两种,定期一般分为30年、10年。凡属企业归档范围的文件材料,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本企业档案部门移交,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拒绝归档。 2、法律依据: 《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第六条,凡属企业归档范围的文件材料,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本企业档案部门移交,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拒绝归档。 第七条,企业档案的保管期限定为永久、定期两种,定期一般分为30年、10年。 二、被解除合同档案怎么处理 1、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要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2、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3、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拓展延伸 人事档案保管期限及合规要求 人事档案的保管期限及合规要求是组织和企业在管理人事信息时必须遵守的重要规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一般情况下,人事档案应当至少保存员工离职后的五年以上。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涉及劳动争议、法律诉讼等,人事档案的保管期限可能会延长。此外,为了确保人事档案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企业应当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如加密存储、权限控制等。同时,还应遵循数据保护法律法规,确保人事档案的合规性,包括合法获取、合理使用和安全销毁。综上所述,合规地管理和保管人事档案对于组织和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结语 合规地管理和保管人事档案对于组织和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人事档案的保管期限一般为五年以上。在特殊情况下,保管期限可能会延长。为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企业应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同时,遵循数据保护法律法规,确保档案的合规性。综上所述,合规地管理和保管人事档案对于组织和企业来说十分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修正):第六章 经费保障 第四十二条 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和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正): 第二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 第十条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管理,以现居住地为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十章 附 则 第一百零三条 本法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