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定义有什么属性 |
释义 | 1、自然属性 土地的自然生成,具有不可移动性。即有着明确的空间定位,由此导致每块土地各具有相对的地理优势或劣势,以及各所具有的土壤和地貌特征。另外土地还有着耐久性和不可再生性。 2、社会属性 地球表面,绝大部分的土地已有了明确的隶属,即是土地已依附于一定的拥有地权的社会权力,无论是公有的或私有的形式。 3、经济属性 土地的经济属性是通过土地自身的价值被社会认可的条件下来体现的。也表土地利用过程中能以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经济效益的特性上。另外,城市用地还可因人为的土地利用方式,得以开发土地的经济潜力。 4、法律属性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土地是一项资产,由于它的不可移动的自然属性,而归之于不动产的资产类别。城市地产产权的国有或集体所有,或是在此条件下,我国所实行的地权中部分权益转让等社会隶属形式,都经有法定程序得有立法的支持,因而土地具有明确的法律属性。 一、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城市土地本身的特点要求加强城市土地管理。 其次,城市土地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要求加强城市土地管理。 最后,中国城市土地的国有制要求加强城市土地管理。 二、管理机关 (1)市土地管理局。(2)市规划管理局。(3)市房地产管理局。(4)市司法局。 城市土地管理的内容: (1)城市土地的规划管理。(2)城市土地的行政、经济、法制管理。 城市土地的经济管理是指车政府用经济手段管理城市土地。城市政府通过经济手段管理城市土地,能把投入城市土地的大量资金通过城市土地的有偿使用予以回收,并在投入城市土地的整治和开发,从而实现城市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同时,经济手段是城市政府指导城市用地的重要杠杆,能充分发挥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益。 城市土地的法制管理是指城市政府用法律手段管理城市土地。事实上,城市土地的规划管理、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都要有法律依据和保障。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