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民事权益包括民事权利和利益。权利是指为了保护主体和某种利益而赋予的法律上的力,它是利益与法律治理的结合。而民亊利益则是指因由民法保护的,因缺乏必需的构成要件而尚未上升为权利的利益。总体而言,法律明确规定的民事权益可以分为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 1、人身权益,人身利益包括人身权利和人格利益。人身权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人身权包括人格权与身份权。人格利益是指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等。 2、财产权益,财产权利主要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知识产权、股权、继承权等权利。 3、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和利益。例如死者人格利益、经济利益、环境权益等。 一、民事权益是民事权利吗 民事权益是指公民或者法人在民事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利益。民事利益即为是民事主体在行使民事权利时所取得的一定的好处。民事权利是民事利益的基础和前提,民事利益是民事权利行使的结果。也就是说,民事权利是静态的,而民事利益是动态的,是民事权利在运用中产生的。 二、法律如何保护民事权益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条规定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当事人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当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加以保护。保护民事权利的措施,按照性质可以分为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 1、公力救济公力救济,又称国家保护,指权利人通过法定程序请求国家对其权利进行保护。 2、私力救济所谓私力救济,又称自我保护,指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得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采取自我保护措施,自行救济受侵害的权利。例如正当防卫、自助行为、紧急避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