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院诉讼服务中心 |
释义 | 民事纠纷可以通过报警、起诉、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其中自力救济和社会救济是非正式的解决方式,而公力救济则包括诉讼和行政裁决。民事纠纷的处理根据具体情况,可以从经济赔偿到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一、民事纠纷打什么电话处理? 民事纠纷发生冲突的,可以报警打110。也可以直接到法院起诉处理,提交诉讼状、身份证复印件、诉讼费、证据到法院立案庭办理立案手续。发生了民事纠纷,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调解委员会、有关单位、有关行政部门进行调解,也可以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人民调解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根据自愿原则进行调解。当事人对调解达成的协议应当履行;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反悔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民事纠纷解决方式有哪些? 1、自力救济,包括自决与和解。它是指纠纷主体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纠纷,以达到维护自己权益的目的。自决是指纠纷主体一方凭借自己的力量使对方服从。和解是指双方互相妥协和让步。两者共同点是,都是依靠自我的力量来解决争议,无需第三方的参与,也不受任何规范的制约。 2、社会救济,包括调解(诉讼外调解)和仲裁。他是只依靠社会力量处理民事纠纷的一种机制。 调解是由第三者(调解机构或调解人)出面对纠纷的双方当事人进行调停说和,用一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劝导冲突双方,促使他们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解决纠纷的协议。调解协议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但具有合同意义上的效力。 3、公力救济,包括诉讼和行政裁决。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民事诉讼动态地表现为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 4、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律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与合同无关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裁决的主体具有法定性。行政机关只有获得法律授权,才能对授权范围内的民事纠纷案件进行审查并裁决,没有法律授权,行政机关不能自行决定和裁决某些民事纠纷案件。 民事纠纷在司法实践中是常见的,涉及到公民之间因矛盾纠纷难以处理的,可以按照上述规定程序来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民事纠纷的处理可以从经济赔偿上进行认定,但涉及到达到立案标准的,是需要追究相关刑事责任的。 结语 民事纠纷处理方式多样,可通过报警、起诉、调解、仲裁或诉讼解决。自力救济包括自决与和解,社会救济包括调解和仲裁,公力救济包括诉讼和行政裁决。民事纠纷处理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式,维护当事人权益。同时,对达到立案标准的纠纷,除经济赔偿外,还需追究相关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二节 审理前的准备 第一百三十四条 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可以委托外地人民法院调查。 委托调查,必须提出明确的项目和要求。受委托人民法院可以主动补充调查。 受委托人民法院收到委托书后,应当在三十日内完成调查。因故不能完成的,应当在上述期限内函告委托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2017修正):第三章 律师事务所 第二十一条 律师事务所变更名称、负责人、章程、合伙协议的,应当报原审核部门批准。 律师事务所变更住所、合伙人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十五日内报原审核部门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2017修正):第三章 律师事务所 第二十六条 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不得以诋毁其他律师事务所、律师或者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