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谋杀罪既遂的刑罚规定 |
释义 | 故意杀人罪既遂的量刑标准是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必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杀人方法多样,包括徒手杀人和使用危险方法;执行死刑和正当防卫不构成故意杀人罪;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才能确定罪责。 法律分析 一、故意杀人罪既遂的量刑 1、行为人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涉嫌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公安机关即可立案侦查。 2、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故意杀人罪犯罪客观方面 1、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构成。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杀人罪,只有那些对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才能构成。杀人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借助一定的凶器,也可以是徒手杀人,但是如果使用放火、爆炸、投毒等危险方法杀害他人,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应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对于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去杀害他人的,对教唆犯应直接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2、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即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执行死刑、正当防卫均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经受害人同意而剥夺其生命的行为,也构成故意杀人罪。对所谓的“安乐.死”,仍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当然,量刑时可适用从轻或减轻的规定。 3、直接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间接故意杀人罪以被害人死亡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才能断定行为人负罪责。 结语 故意杀人罪是一项严重的犯罪行为,对于犯罪分子的量刑也应相应严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罪既遂的量刑可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于情节较轻的犯罪行为,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需要注意的是,故意杀人罪是一种行为犯,只要行为人涉嫌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公安机关就有权立案侦查。因此,对于故意杀人罪的定罪和量刑,需要确保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五节 危害公共卫生罪 第三百三十五条 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