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法典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释义
    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3、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5、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它又分为实体性基本原则和程序性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实体性原则:
    1.依法行政原则.
    2.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3.越权无效原则.
    4.信赖保护原则.
    5.比例原则.
    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则:
    1.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2.行政公开原则.
    3.行政公正原则.
    4.行政公平原则.
    根据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学者论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四项
    合法行政原则
    合理行政原则
    信赖保护原则
    高效原则
    卫生法的基本原则
    卫生法的基本原则,也即卫生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行政法制原则,是指贯穿于卫生行政法律规范和卫生行政关系当中,指导和制约卫生行政立法与实施的卫生法制的基本精神和准则。
    和其他法律法规一样,卫生行政法须遵循的原则也很多,但根据不同的层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 卫生保护原则:卫生保护原则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人人有获得卫生保护的权利。第二,人人有获得有质量的卫生保护的权利。
    2. 预防为主原则: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也是卫生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3.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就是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配置卫生资源,协调卫生保健活动,以便每个社会成员普遍能得到卫生保健。
    4. 保护社会健康原则:保护社会健康原则,本质上是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健康利益的关系,它是世界各国卫生法公认的目标。
    5. 患者自主原则:患者自主原则是指患者经过深思熟虑就有关自己疾病的医疗问题作出合理的、理智的并负责的自我决定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 【立法目的】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该内容由 梁广宙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0: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