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职人员违章扣分影响 |
释义 | 一般不影响,除非你违规影响较大,而且交警部门发函到你单位去了。否则是没事的。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三章将公职人员违法行为大致划分为六类,分别是: (1)关于违反政治要求的违法行为,主要规定在《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这类行为主要包括九个方面: ①散布有损宪法权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国家声誉的言论。 ②参加旨在反对宪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 ③拒不执行或者变相不执行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 ④参加非法组织、非法活动。 ⑤挑拨、破坏民族关系或者参加民族分裂活动。 ⑥利用宗教活动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⑦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 ⑧公开发表反对国家根本制度的言论。 ⑨不按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 (2)关于违反组织要求的违法行为,主要规定在《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第三款、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这类行为主要包括八个方面: ①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 ②篡改、伪造本人档案资料。 ③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 ④违反出国(境)管理规定。 ⑤违规选拔任用干部和人事工作弄虚作假。 ⑥对依法行使批评、申诉、控告、检举等权利的行为打击报复。 ⑦诬告陷害; ⑧破坏选举。 (3)关于违反廉洁要求的违法行为,主要规定在《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这类行为主要包括十个方面: ①贪污贿赂。 ②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本人或他人谋取私利。 ③纵容、默许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 ④违规送礼、收礼。 ⑤违规吃喝。⑥违规设定、发放薪酬、津补贴等。 ⑦在公务活动和生活保障等方面超标准、超范围。 ⑧违规公款消费 ⑨违规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 ⑩违规兼任职务、领取报酬。 (4)关于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主要规定在《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这类行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利用宗族或者黑恶势力等欺压群众,或者纵容、包庇黑恶势力活动。 ②违法行使职权损害管理服务对象利益。 (5)关于违反工作要求的违法行为,主要规定在《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三十九条,这类行为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滥用职权。这里的“滥用职权”,是指公职人员违反职责要求,任意行使职权或者超越权限行使职权。具体包括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超越法定职权范围,擅自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或处理的事项;二是不按照法定的条件、程序、方式、要求,任意决定或处理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 ②玩忽职守。 ③工作中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 ④工作中弄虚作假。这里的“弄虚作假”是指采取虚构、谎报、隐瞒、伪造事实等方式,遮蔽、掩盖事实真相,或者编造虚假情况。 ⑤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 (6)关于违反公职人员道德要求的违法行为,主要规定在《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四十条,这类行为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①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②参与或者支持迷信活动。 ③参与赌博。 ④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 ⑤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⑥其他严重违反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行为。 此外,《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三章还设定了兜底条款,即第四十一条,这是为了适应《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规定的上述六类违法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需要涵盖《监察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六大类公职人员,规定相对比较概括和原则的情况而预留的与国家法律法规的“接口”条款。实践中,如果其他法律法规对相关违法行为规定了更为具体、更加明确适用的处分种类的,则应当直接依照该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相应的政务处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八十八条 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拘留。 第八十九条 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 第九十条 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