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乡村土地权属纠纷的解决途径
释义
    乡村土地纠纷处理方法及程序:协商、调解、仲裁、诉讼。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由政府处理。个人间争议由乡级或县级政府处理。不服处理决定可起诉。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可协商、调解,不成可仲裁或起诉。对仲裁裁决不服可起诉。先调处后司法解决。具体意见需结合实际情况。
    法律分析
    一、乡村土地纠纷怎么处理
    1、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解决途径主要有:协商解决。调解解决。仲裁解决。诉讼解决。
    2、法律依据: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解决程序有哪些
    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
    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需要结合现在村里土地承包的实际情况才能给出具体意见。
    当事人对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先由当地土地主管部门调处。当事人对调处不服时,才能按规定依照司法程序解决。
    拓展延伸
    乡村土地权属纠纷的调解与仲裁实践
    乡村土地权属纠纷的调解与仲裁实践是解决农村土地纠纷的重要途径。在乡村土地权属纠纷中,调解和仲裁作为一种非诉讼解决争议的方式,具有灵活、高效的特点。调解是通过第三方中立的调解员,帮助各方达成协议,解决纠纷;而仲裁则是由专业的仲裁机构根据法律规定进行裁决。通过调解和仲裁,可以避免繁琐的诉讼程序,节约时间和成本。同时,调解和仲裁也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因此,加强乡村土地权属纠纷的调解与仲裁实践,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乡村土地纠纷的解决途径主要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应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由政府处理。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解决。调解和仲裁作为非诉讼解决争议的方式,具有灵活、高效的特点,可避免繁琐的诉讼程序,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乡村土地纠纷的调解与仲裁实践,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 第二十八条 举办乡镇企业,其建设用地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控制、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土地,凡有荒地、劣地可以利用的,不得占用耕地、好地。
    举办乡镇企业使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有关用地批准手续和土地登记手续。
    乡镇企业使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连续闲置两年以上或者因停办闲置一年以上的,应当由原土地所有者收回该土地使用权,重新安排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转让土地使用权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四条 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扶持发展居民住宅建设,逐步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 14: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