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款挪用罪的法律责任 |
释义 | 量刑是根据刑法规定,对犯罪人判处刑罚的确定与裁量。根据刑法第384条,犯本罪的可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的可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可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挪用救灾等款物归个人使用的应从重处罚。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根据不同情形确定,包括致人重伤、死亡或财产损失等。根据责任程度等因素,可以增加刑罚量。 法律分析 量刑,又称刑罚裁量,是指根据刑法规定,在认定犯罪的基础上,对犯罪人是否判处刑罚,判处何种刑罚以及判处多重刑罚的确定与裁量。根据刑法第384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和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相关法律知识: 常见犯罪的量刑 (一)交通肇事罪 1、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可以在六个月至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3)因逃逸致一人死亡的,可以在七年至八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责任程度、致人重伤、死亡的人数或者财产损失的数额以及逃逸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拓展延伸 公款挪用罪的法律责任:刑事追责与经济惩罚 公款挪用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对于犯罪分子,法律规定了明确的责任和相应的处罚。在法律层面上,公款挪用罪属于刑事犯罪,犯罪分子将面临刑事追责。这意味着他们可能面临拘留、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等刑罚,具体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和情节来决定。此外,公款挪用犯罪还会导致经济损失,因此犯罪分子也要承担经济惩罚的责任。经济惩罚可能包括罚款、追缴非法所得等措施,以恢复受害方的经济利益。刑事追责和经济惩罚的实施旨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公共财产和社会利益的安全。 结语 量刑是根据刑法规定,在认定犯罪后对犯罪人判处刑罚的确定与裁量。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可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公款挪用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犯罪分子将面临刑事追责和经济惩罚,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保护公共财产。在司法实践中,量刑应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和情节来决定,以确保刑罚的公正与合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三百九十条之一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或者向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行贿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三百八十七条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前款所列单位,在经济往来中,在帐外暗中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受贿论,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三百八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