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怎样认定非法行医罪? |
释义 | 认识非法行医罪需要从它的四个方面去了解,分别是客体方面、客观方面、主体方面以及主观方面。 客体方面: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及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客观方面: 1、首先,必须有擅自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利用巫术、封建迷信行医。 (2)利用气功行医。 (3)利用现代仪器进行非法医疗活动。 (4)非医疗机构超越服务范围进行医疗活动。 (5)具备一定医学知识的人擅自开办诊所,进行医疗活动。 (6)利用非法行医的手段推销产品。 2、其次,擅自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刑法中对非法行医罪所规定的“情节严重”属于定罪情节,而非单纯的量刑情节。 主体方面: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包括中国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单位不构成该罪。 主观方面:本罪的主观方面具有行为故意,即明知自己不具备行医资格,仍然从事医疗活动。但行为人对造成就诊人死亡、身体健康受损的后果,则可能是过失,也可能是间接故意,即其应当预见非法行医行为有可能造成就诊人死亡、伤害的严重后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或者已经预见到可能发生上述后果而放任危害结果发生。 怎样认定非法行医 根据法律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1、没有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的;2、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的;3、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期间从事医疗活动的;4、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从事乡村医疗活动的;5、家庭接生员实施家庭接生以外的医疗活动的。 怎样认定非法行医的 根据法律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1、没有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的;2、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的;3、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期间从事医疗活动的;4、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从事乡村医疗活动的;5、家庭接生员实施家庭接生以外的医疗活动的。 非法行医罪的认定 非法行医罪的认定:(一)本罪与医疗事故罪的界限二者在客观上都可能造成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后果,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1)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是不具有医师执业资格的人,而后罪的主体是医务人员。(2)主观方面不同。本罪行为人对造成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后果所持的心理态度,既可以是过失,也可以是间接故意,而前罪对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所持心理态度只能是过失。(3)客观方面不同。本罪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身体健康严重后果的原因既可以表现为责任过失,也可以是技术过失,而后罪则仅限于责任过失,技术过失不构成犯罪。(二)非法行医致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界限行为均造成了人员伤亡的后果,区别在于:(1)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限于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而后二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2)主观方面不同。本罪行为人对严重不良后果的心理态度是过失和间接故意,而后二罪的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不包括过失。(3)发生场合不同。本罪发生于擅自从事医疗活动过程中,而后二罪发生的场合不限于此。(4)客体不同。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管理制度和公共卫生,而后二罪仅侵犯特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并不侵害国家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管理制度。(三)非法行医致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与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的界限三罪均造成了人员伤亡的后果,区别在于:(1)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而后二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2)主观方面不同。本罪行为人对严重不良后果所持的心理态度是过失和间接故意,而后二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不包括间接故意。(3)发生场合不同。(4)客体不同。 认定非法行医罪既遂后会被怎样判刑?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非法行医认定的标准是怎样 根据法律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1、没有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的;2、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的;3、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期间从事医疗活动的;4、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从事乡村医疗活动的;5、家庭接生员实施家庭接生以外的医疗活动的。 该内容由 许乃义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