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案件的起诉流程是怎么样的
释义
    (一)、起诉
    1、起诉的条件:
    (1)原告认为法人、公民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侵犯。
    (2)被告必须明确指出具体所做的行政行为的组织。
    (3)有具体的证据以及诉讼请求。
    (4)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并且是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
    (5)必须提前经过了复议程序。
    (6)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向法院起诉。
    2、起诉的方式:书面形式,按照相应要求书写起诉状,才能开始诉讼程序。其主要内容包括:
    (1)当事人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等。原告人的组织名称住址以及代表法人的情况。
    (2)诉讼的请求以及证据事实和原因
    (3)根据事实的来源和内容,证人的信息。
    (4)接受该起诉的人民法院的名称和具体日期。
    (二)、受理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诉状之后,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起诉进行审查,如果认为其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话,可以决定立案审理。受理与否,是要按照国家审批权对该行为审查的单方面行为结果所决定的。
    (三)、审理
    (1)审理前准备:人民法院决定立案后,在立案那天起五日内,将起诉状的副本发送给被告人,被告人需要在收到那天起十五天内将有关的证据以及规范性文件交到人民法院,并且提交答辩状。答辩状通过人民法院在五日内将副本发送给原告开庭时间地点需要通知当事人以及有关诉讼参与人。对于公开审理的安静,应该公告当事人姓名、案件缘由以及开庭的时间地点。
    (2)开庭审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陈述行政观点矛盾:原告、被告、第三方,接着举例证明,或者物质证明,最后当事人陈述。
    (3)合议庭评议和判决:在上面说讲的审理之后,合议庭的人员会进行评议,对于判决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达成共识之后有院长审批。该过程不公开,少数服从多数,不同意见应该被记录。判决是经过开庭审理,合议庭评议之后,依据事实,已法律为标准进行裁判的行为称判决。综合上面所说的,法院会通知一般都是在证据比较齐全的情况之下才会受理,而针对于不同的案件所查证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但一般是不能超过法律规定的最高期限,所以,在处理的时候也要把握好时间,从而确定出来的结果是属于真实有效的。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条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4 3:4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