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省内进入济南怎么报备
释义
    济南报备小程序操作步骤 如下:
    第一步,微信搜索“泉城报备”,点击报备小程序,进入泉城报备。
    第二步,点击入济返济 。
    第三步,填报个人信息。
    省内无疫情城市来济:
    省内无疫情城市来济南需要提前3天报备,携带48小时核酸,抵达后做1次核酸检测。疫情实时变动,具体以目的地社区居委会的安排为准,建议大家来济返济前,咨询市民热线再次确认疫情防控政策(电话0531-12345)。
    所有省外入济返济人员:
    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达后进行“5天3检”,每次检测间隔24小时。推广“落地检”,按照“自愿免费,即采即走,不限制流动”的原则,抵达济南市后,立即进行1次核酸检测。
    省内7天内发生本土疫情的地市入济返济人员:
    须提前3天主动向目的地社区(村)、住宿宾馆、单位等报备,来济时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达后在完成3天2检基础上,第5天再做1次核酸检测,原则上入济后前3天不参加聚集性活动、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进入公共场所。
    疫情重点地区来济:
    1、有涉疫风险的人员要立即主动向社区(村)、住宿宾馆和单位报备,主动配合落实管控措施。
    2、7日内有中高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非必要不来济;确需入济返济的,高风险地区人员抵达后进行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中风险地区人员抵达后进行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如不具备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条件,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按规定频次进行核酸检测;尚未公布中高风险区但发生聚集性疫情或存在社区传播风险的区域人员,抵达后参照中风险区人员管控。
    3、对疫情发生地出现一定范围社区传播或已实施大范围社区管控措施,基于对疫情输入风险研判结果,对近7天内来自疫情发生地所在县(市、区)的流入人员,参照中风险区旅居史人员的防控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倡导广大群众减少跨地市出行,避免人群大范围流动引发的疫情传播扩散风险,非必要不出省。严格限制前往中、高风险区及所在县(市、区、旗),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县(市、区、旗)。高风险岗位人员应尽量避免出行,确需出行的,须满足脱离工作岗位7天以上且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向所在单位和目的地提前3天报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三十条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以及依法确定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
    (二)拒绝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的;
    (三)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
    (四)出售、运输疫区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者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未进行消毒处理的;
    (五)拒绝执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甲类传染病的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六十九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
    (二)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三)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
    (四)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
    (五)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的;
    (六)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记录资料的;
    (七)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3: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