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一票否决权定义与法律规定概述 |
释义 | 一票否决权是指特定股东在公司重大决策上的否决权,相关法律规定是公司法第42条和第43条,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公司章程可以另有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一票否决权的股份比例取决于股权百分比,绝对控股权需要占有51%以上的股份。 法律分析 一、一票否决权的定义及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1、一票否决权的定义是指特定股东在公司的重大事项决策上拥有的否决权。相关法律规定是公司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2、法律依据:《公司法》 第四十二条,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三条,股东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本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一票否决权的股份比例是多少 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决定权大小是按股权百分比计算的,如某个大股东占有51%的股份,那么其就具有绝对控股权,绝对控股的股东可以决定公司内的事物,但需通知其他股东。 拓展延伸 一票否决权的法律适用范围及争议解析 一票否决权是指某一方在决策过程中拥有否决他人意见的权力。在法律适用范围上,一票否决权常见于合伙协议、公司章程等法律文件中,用于保护特定利益方的权益。然而,一票否决权的使用也容易引发争议。争议主要集中在权力滥用、公平性和合理性等方面。一方面,滥用一票否决权可能导致其他参与者权益受损,甚至扭曲决策过程。另一方面,如何确保一票否决权的行使公平合理,也是争议的焦点。因此,对于一票否决权的法律适用范围和争议解析,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平衡权力关系,以实现公正和合理的决策机制。 结语 一票否决权是指特定股东在公司重大事项决策上的否决权。根据《公司法》第四十二条和第四十三条的相关规定,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一票否决权的股份比例,决定权大小按股权百分比计算。然而,一票否决权的使用容易引发争议,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平衡权力关系,以实现公正和合理的决策机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2020修正):第九章 选举程序 第四十条 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选举时应当设有秘密写票处。 选民如果是文盲或者因残疾不能写选票的,可以委托他信任的人代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2020修正):第九章 选举程序 第四十三条 投票结束后,由选民或者代表推选的监票、计票人员和选举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的人员将投票人数和票数加以核对,作出记录,并由监票人签字。 代表候选人的近亲属不得担任监票人、计票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八章 公示催告程序 第二百二十九条 没有人申报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作出判决,宣告票据无效。判决应当公告,并通知支付人。自判决公告之日起,申请人有权向支付人请求支付。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