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事责任能力是如何确定的? |
释义 | 刑事责任能力及其与行政责任的不同之处:刑事责任能力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疾病可能影响其能力。刑事责任依据《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无能力时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在正常时负责任。醉酒者负刑事责任。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不同,违法行为不同,追究机关不同,法律责任后果不同,刑事责任涵盖犯罪和刑罚两个问题。 法律分析 一、刑事责任能力是什么 1、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2、在正常情况下,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是一致的。但是,在出现疾病的情况下,辨认自己行为的性质、后果的能力与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可能分离。只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都具备,才属于有刑事责任能力。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不同之处: 1、追究的违法行为不同:追究行政责任的是一般违法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是犯罪行为; 2、追究责任的机关不同:追究行政责任由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决定,追究刑事责任只能由司法机关依照《刑法》的规定决定; 3、承担法律责任的后果不同:追究刑事责任是最严厉的制裁,可以判处死刑,比追究行政责任严厉得多。 4、刑事责任包括两类问题:一是犯罪;二是刑罚。 拓展延伸 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标准和程序 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标准和程序是指对被告人进行心理、精神和智力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其是否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过程。评定标准通常包括法律规定的年龄、精神状况和智力水平等要素。评定程序一般由法医、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等专业人员组成的评定团队进行,通过采集被告人的相关资料、面谈、心理测试等方式进行全面评估。评定结果将对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能力进行判断,如被认定无刑事责任能力,则可能面临精神鉴定、强制医疗措施等后续程序。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于确保刑事司法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结语 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是对被告人心理、精神和智力等方面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过程。评定结果对刑事司法的公正性和合理性至关重要,有助于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不同,追究刑事责任是对犯罪行为的最严厉制裁,而行政责任则是对一般违法行为的追究。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标准和程序应依法进行,确保评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四十九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判处和核准的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应当予以减刑的,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查证属实,应当执行死刑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七章 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百零一条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