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调离岗位组织处理程序 -法律知识 |
释义 | 法律分析: 组织处理的方式包括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 组织处理的情况,应当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2019年5月13日)第四十条:领导干部和有关责任人员有本办法所列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或者诫勉处理;情节较重的,给予停职检查、调离岗位、限制提拔使用处理;情节严重的,应当引咎辞职或者给予责令辞职、免职、降职处理。 这时,免职已经成为一种组织处理措施,具有了惩罚性质,属于不适宜担任现职岗位而免职。 根据最新《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因不适宜担任现职调离岗位、免职的,一年内不得提拔。 综上, “免职”本身是一种组织程序,只有作为组织处理方式而免职的,才具有惩罚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八条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