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怎样到法院申请认定失能老人监护权? |
释义 | 老人的监护权取得方式: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组织可按顺序担任。同时,可与老人订立监护协议,在老人失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由协议另一方担任监护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27、28条。 法律分析 取得老人的监护权的方式:一般情况下,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具有监护能力的,则可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但也可以在老人意识清醒时,与其订立监护协议,确认在老人丧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由协议的另一方担任其监护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第二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拓展延伸 法院认定失能老人监护权的相关程序和要求 法院认定失能老人监护权的程序和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申请人需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包括失能老人的身份证明、医疗证明和相关证据。其次,法院将安排鉴定人对失能老人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失能标准。在评估过程中,鉴定人将考虑失能老人的身体状况、认知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最后,法院将根据鉴定结果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是否认定失能老人监护权的决定。要求方面,申请人需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失能老人确实需要监护,并且有能力履行监护职责。此外,申请人还需遵守法院的相关规定和程序,如缴纳申请费用、提供必要的文件等。通过以上步骤,法院将根据实际情况认定失能老人的监护权。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和第二十八条,取得老人的监护权的方式有一定的顺序。一般情况下,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具备监护能力时,可以按顺序担任监护人。此外,还可以在老人意识清醒时与其订立监护协议,确认在老人丧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由协议的另一方担任其监护人。法院认定失能老人监护权的程序和要求包括提交书面申请、鉴定评估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决定。申请人需提供充分证据支持失能老人确实需要监护,并有能力履行监护职责。以上是关于取得老人监护权的相关法律依据和程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七章 参与社会发展 第六十九条 国家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鼓励老年人在自愿和量力的情况下,从事下列活动: (一)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教育; (二)传授文化和科技知识; (三)提供咨询服务; (四)依法参与科技开发和应用; (五)依法从事经营和生产活动; (六)参加志愿服务、兴办社会公益事业; (七)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协助调解民间纠纷; (八)参加其他社会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八章 法 律 责 任 第七十三条 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代理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和有关部门,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申诉、控告和检举,应当依法及时受理,不得推诿、拖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九十三条 对临时监护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可以采取委托亲属抚养、家庭寄养等方式进行安置,也可以交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或者儿童福利机构进行收留、抚养。 临时监护期间,经民政部门评估,监护人重新具备履行监护职责条件的,民政部门可以将未成年人送回监护人抚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