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仲裁制度及其运作原理 |
释义 | 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和机构如下:1.双方协商解决;2.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3.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4.不服仲裁裁决可向基层人民法院起诉。 法律分析 处理程序和机构如下: 1.双方先自行协商解决。双方通过协商方式自行和解,是当事人应首先争取解决争议的途径。 2.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向本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机构是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3.若经过调解双方达不成协议,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只要有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且符合受案条件,仲裁委员会即予受理;当事人如果要起诉到法院,必须先经过仲裁程序,未经过仲裁程序的劳动争议案件,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仲裁机构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4.当事人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当地基层人民法院起诉。处理机构是基层人民法院。 拓展延伸 劳动仲裁制度的效力与争议解决 劳动仲裁制度是一种重要的争议解决机制,其效力在于提供了一种公正、高效的方式来解决劳动纠纷。通过劳动仲裁,雇主和雇员可以避免繁琐的法律诉讼程序,节省时间和成本。劳动仲裁机构由专业的仲裁员组成,他们具备丰富的劳动法知识和经验,能够公正地裁决争议。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遵守。此外,劳动仲裁也有助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促进劳动和谐。因此,劳动仲裁制度在解决劳动争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劳动者和雇主提供了一种公正、高效的争议解决途径。 结语 劳动仲裁制度是一种重要的争议解决机制,通过协商、调解和仲裁等程序,为当事人提供了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仲裁机构由专业的仲裁员组成,具备丰富的劳动法知识和经验,能够公正地裁决争议。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遵守。劳动仲裁制度不仅节省了时间和成本,还有助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促进劳动和谐。因此,劳动仲裁制度在解决劳动争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劳动者和雇主提供了一种公正、高效的争议解决途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章 劳动争议 第八十二条 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章 劳动争议 第七十七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二节 申请和受理 第二十九条 【仲裁申请的受理和不予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