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规定和措施,加强管理、培训员工,提高风险意识,避免参与和涉及毒品犯罪活动。同时,企业应加强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审查和管理,确保不受其毒品犯罪行为的牵连。 法律依据: 1.《刑法》第351条规定:“运输、制造、贩卖、走私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溶剂型精神药品等毒品,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2.《中华人民共和国毒品管制法》第九条规定:“从事毒品犯罪活动的组织、买卖毒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受到法律制裁。”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会销毁、转移、伪造证据,或者以暴力、贿赂等手段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案件,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可以先行冻结、扣押、查封有关物品和财产。”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合资企业、私营企业等组织、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国外明知他人非法持有、运输毒品而故意提供便利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