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详解 |
释义 | 异地扶贫搬迁补偿标准及对象确认程序:根据集中或分散安置方式,建档立卡贫困户可获得2-2.5万元的建房补助。同步搬迁非贫困农户可享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补助。对象为生存环境差、生态环境脆弱的贫困人口,确认程序包括公告、申请、审核、审批、公告等环节。安置方式包括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安置模式有统规统建、统规自建、分散自建和购房安置四种。具体补偿以地方政府公告为准。 法律分析 一、关于异地扶贫搬迁补偿标准 1. 如果采取集中安置方式,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可获得2.5万元的建房补助;如果采取分散安置方式,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可获得2万元的建房补助。 2、集中安置统一建房的,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建房补助2.5万元,配套基础设施人均补助0.75万元,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人均补助0.63万元。每户按2.8人计算,户均补助10.87万元。其中,建房补助7万元、基础设施2.1万元、公共服务设施1.77万元。 整自然村或整行政村搬迁中确需同步搬迁的非贫困农户,可与贫困人口一并享受统筹规划安置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步搬迁人口人均建房补助1.2万元。 但具体的易地搬迁补助有多少还要看当地政府的公告。 二、异地扶贫搬迁补偿对象 异地扶贫搬迁对象主要是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做到应搬尽搬。 三、异地扶贫搬迁对象的确认有什么程序 根据省扶贫办颁布的《湖南省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确认办法》(湘扶办发[2016]1号),搬迁对象的确认,首先要将县(市、区)政府正式确定的十三五期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寨的名称向社会公告,经过上述范围内的贫困农户申请、村委会初审及公示、乡镇政府审核及公示、县级政府审批及公告、签订搬迁协议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有经办人、负责人签字并存档备查,保证程序公开公平公正。 四、异地扶贫搬迁安置方式和安置模式有哪些 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安置方式。集中安置主要包括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建设移民新村集中安置、依托小城镇或工业园区安置、依托乡村旅游区安置等。分散安置主要包括插花安置、投亲靠友等其他安置方式。我省根据实际情况,安置模式有统规统建、统规自建、分散自建和购房安置四种。 结语 异地扶贫搬迁补偿标准及对象确认程序、安置方式和模式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内容。其中,集中安置方式包括建房补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每户可获得较高的建房补助;分散安置方式包括插花安置、投亲靠友等其他安置方式。确认程序包括申请、初审、公示、审核和公告等环节,保证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安置模式有统规统建、统规自建、分散自建和购房安置四种。 法律依据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章 补 偿 第二十六条 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由房屋征收部门报请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按照征收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予以公告。 补偿决定应当公平,包括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有关补偿协议的事项。 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章 征收决定 第十条 房屋征收部门拟定征收补偿方案,报市、县级人民政府。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并予以公布,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不得少于30日。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章 征收决定 第十五条 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对房屋征收范围内房屋的权属、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情况组织调查登记,被征收人应当予以配合。调查结果应当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向被征收人公布。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