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成年未上完九年义务教育就辍学,违法吗? |
释义 | 适龄儿童、少年未完成义务教育或辍学违法,家庭将受到批评和处分。政府教育部门应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入学,防止辍学。政府若将学校分为重点和非重点,或改变公办学校性质,将受到责令改正和行政处分。政府未组织入学或防止辍学的,将追究法律责任。胁迫、诱骗适龄儿童失学、非法招用适龄儿童或出版未经审定的教科书,将受到处罚。 法律分析 1、未完成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辍学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家庭会受到批评和处分。 2、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做好工作,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 (二)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性质的。 4、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未采取措施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或者防止辍学的,依照前款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5、第五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一)胁迫或者诱骗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的; (二)非法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 (三)出版未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的。 拓展延伸 未成年辍学问题:法律规定和后果分析 未成年辍学问题涉及法律规定和后果分析。根据我国法律,九年义务教育是每个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辍学则违反了这一规定。未成年未上完九年义务教育就辍学是违法的行为。这种违法行为可能会导致多方面的后果,包括教育机会的损失、就业竞争力的下降、未来发展受限等。此外,相关法律也规定了对于辍学行为的处罚措施,如罚款、行政处罚等。因此,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教育权益和个人发展,应当严格执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确保每个未成年人都能够完成义务教育。 结语 保障未成年人的教育权益和个人发展,严格执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未完成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辍学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其家庭也可能面临批评和处分。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社区组织应积极履行职责,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解决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对于违法行为,相关法律明确了相应的处罚措施。我们应共同努力,确保每个未成年人都能够享受到完整的义务教育,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三章 学校保护 第二十八条 学校应当保障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开除、变相开除未成年学生。 学校应当对尚未完成义务教育的辍学未成年学生进行登记并劝返复学;劝返无效的,应当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书面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21修正):第二章 教育基本制度 第十九条 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21修正):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七条 在招收学生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退回招收的不符合入学条件的人员;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入学资格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撤销入学资格,并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已经取得学位证书、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的,由颁发机构撤销相关证书;已经成为公职人员的,依法给予开除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与他人串通,允许他人冒用本人身份,顶替本人取得的入学资格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已经成为公职人员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组织、指使盗用或者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入学资格的,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属于公职人员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入学资格被顶替权利受到侵害的,可以请求恢复其入学资格。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