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计算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方法 |
释义 | 工资计算方法及法律规定。根据劳动法,工资应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不得克扣或拖欠。工资分配应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应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用人单位可根据生产经营特点自主确定工资分配方式和水平。老板克扣员工工资可申请仲裁机构仲裁讨薪。 法律分析 计算方法:职工平均工资职工平均工资=报告期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报告期在岗职工平均人数。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不论是否计入成本,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均包括在内。工资总额统计的是个人税前工资,并且包括个人交纳的养老、医疗、住房等个人帐户的基金。在岗职工指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老板克扣员工平均工资的,可以申请仲裁机构仲裁讨薪。 法律客观: 《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第四十六条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拓展延伸 计算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计算公式和要点 计算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计算公式和要点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首先,收集计算岗职工的工资数据,包括每位员工的月工资总额。其次,将所有员工的月工资总额相加,得到总工资金额。然后,统计计算岗职工的人数。最后,将总工资金额除以计算岗职工的人数,即可得到月平均工资。计算公式为:月平均工资=总工资金额/计算岗职工人数。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确保准确收集工资数据、正确计算总工资金额和计算岗职工人数。此外,还需注意排除异常值和确保数据的可靠性,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结语 根据《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按时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拖欠。在工资分配上,应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应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进行宏观调控。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和经济效益,自主确定工资分配方式和水平。计算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时,需准确收集工资数据,计算总工资金额并统计岗职工人数,最终得出准确结果。如有老板克扣员工工资的情况,可申请仲裁机构仲裁讨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八章 附则 第九十六条 【事业单位聘用制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