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未成年人毒品犯罪判刑后,其社会形象受到了负面影响,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法律规定了以下措施: 1. 隐私保护: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受到法律保护,刑事记录也应当受到保护。在刑事记录公开方面,法律规定应当严格控制公开。同时,在未成年人的刑事记录中,应当注明该记录不得用于就业、教育、住房、保险等方面的评估。 2. 教育引导:对于未成年人毒品犯罪判刑后,应当积极引导其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法律规定,在未成年人的监管中,应当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其摆脱毒品的依赖,改正错误。 3. 社会支持:未成年人毒品犯罪判刑后,应当得到社会支持。法律规定,社会应当为其提供心理支持、职业培训、就业安置等方面的帮助,帮助其重新融入社会。 法律依据: 1.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条: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和自由受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 2.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三条:刑事记录应当严格控制公开。特别是对于被宣告无罪或者不起诉的人,其刑事记录应当删除。 3.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六条:对于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 4.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九条:对于犯罪的未成年人,社会应当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未成年人毒品犯罪判刑后,应当采取隐私保护、教育引导和社会支持等措施,保护其社会形象和人身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