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网络造谣判几年? |
释义 | 网络造谣会被关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诽谤行为可构成诽谤罪,要负法律责任。诽谤罪与治安违法行为有区别,名誉侵权行为与诽谤罪不同,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在互联网上侮辱诽谤公司会构成犯罪,公民享有名誉权,受害人有权维护名誉。确保准确的犯罪刑罚需向律师确认犯罪类型。 法律分析 一、网络造谣会被关多少年? 网络造谣会被关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中规定的“情节严重”的行为之一,可构成诽谤罪。在网络上侮辱诽谤他人要负法律责任,严重的将会被判刑。 二、认定诽谤罪需要注意什么? 1、诽谤罪与治安违法行为的界限。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2、民事性质的名誉侵权行为,不仅在违法程度上轻于诽谤犯罪行为以及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而且还具有以下不同: (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比如,为毁损他人名誉而揭人隐私,越揭露得逼真,其侵权性质越为恶劣。 (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如:散布虚假消息,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 在法律判定罪行时,将侮辱、诽谤和损害他人名誉权列在一起,但判处的《刑法》内容年份不同,所以三者之间存在一定情节严重程度的差异,所以想要进行上述内容的上诉应当向律师确认准确的犯罪类型,这样才能确保准确的犯罪刑罚。 在互联网上侮辱诽谤公司,情节严重的将构成犯罪。我国的法律规定我国的公民享有名誉权,而且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不可以随意侮辱、诽谤等损害公民的名誉。受害人有权让侵权人停止侵害,并且恢复受害人的名誉。 结语 网络造谣行为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个人名誉,法律对此做出了明确规定。根据《刑法》,网络造谣行为若情节严重,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在识别诽谤罪时需注意与治安违法行为的区别,以及与民事性质的名誉侵权行为的不同。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但可以成为名誉侵权行为的受害者。若在互联网上侮辱诽谤公司,也将构成犯罪。因此,在上诉时应确保准确的犯罪类型,以维护公民的名誉权和人格尊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五章 网络保护 第七十七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形象等网络欺凌行为。 遭受网络欺凌的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制止网络欺凌行为,防止信息扩散。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作品等不得含有歧视、侮辱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容。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