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公证的法律效力如何?
释义
    公证具有法律效力,包括证据效力、使法律行为生效的效力和强制执行效力。公证证明的内容可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某些法律行为必须经公证才有效,公证处可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公证的效力在民事诉讼中无须审查而应被采证,减轻法院负担,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法律分析
    公证具有法律效力
    公证的效力,就是公证的效用,指公证证明的适用范围和对人的法律上的约束力。公证的效力又称为“证书的效力”。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公证具有三种法律效力。
    证据效力。公证的证据效力,是指公证证明的内容具有特殊的证明力,可直接作为认定事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7条明确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公证证明在民事诉讼中原则上无须审查则应被采证。
    使法律行为生效的效力。具体说,即依照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某项法律行为必须进行公证才能产生法律效力的,不履行公证程序,则该项法律行为不能产生法律效力。大体包括以下三种情况:根据法律、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某些法律行为非经公证不能产生法律效力;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某些法律行为必须办理公证;按照国际惯例、国际条约和双边协定,法律行为非经公证不能产生法律效力。
    强制执行效力。公证的强制执行效力,是指公证处可依法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债务人到期不履行时,债权人可以持该债权文书公证书为执行依据,不经过审判程序而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同时也可大大减轻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的工作负担,并有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结语
    公证的法律效力包括证据效力、使法律行为生效的效力和强制执行效力。公证证明具有特殊的证明力,可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某些法律行为必须经过公证才能产生法律效力,未经公证则无效。公证处可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债务人不履行时可直接申请强制执行。公证的效力不仅减轻了法院或仲裁机构的负担,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公证确保了法律的权威和公正,是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手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2017修正):第五章 公证效力 第三十九条 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认为公证书有错误的,可以向出具该公证书的公证机构提出复查。公证书的内容违法或者与事实不符的,公证机构应当撤销该公证书并予以公告,该公证书自始无效;公证书有其他错误的,公证机构应当予以更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2017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2017修正):第四章 公证程序 第二十六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委托他人办理公证,但遗嘱、生存、收养关系等应当由本人办理公证的除外。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0: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