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房屋买卖合同对于签订购房合同有什么用
释义
    1、购房合同主要明确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是买卖双方整个买卖过程履行的主要依据;2、购房合同是按揭贷款的必备材料;3、购房合同是缴纳营业税(卖方)、契税(买方)的依据之一;4、购房合同是办理房产登记和交易手续的文件之一。
    一、北京房屋过户手续及所需费用
    1、买卖双方先签订正规的商品房买卖合同。(里面详细写好违约责任、房屋面积、地理位置、价钱……)交付卖方定金。首付(如需贷款可以先给首付或贷过户完立刻给首付)
    2、买卖双方约好周一至周五到当地过户大厅办理过户手续。(需要带上身份证(夫妻双方)产权证。当初卖方买房时的购房合同)以上都是原件!另各复印2份。购房合同除外
    3、到过户大厅地税处核税。(再签订一个购房合同,这个合同可以少写点房价,可以少交点税费)
    商品房在购买五年内需要交纳总房款的:
    营业税:5.5%
    契税:1.5%(140平米以上的非普通住宅3%)
    印花税:0.1%买卖双方各0.05%
    个人所得税:1%或房屋差价的20%
    土地增值税:1%(这个不同,也有的不用交)
    如果购买的商品房是标准价、优惠价、成本价房应交纳土地出让金
    标准价每平米补63元
    优惠价每平米补63元
    成本价每平米补9元
    买卖超过5年就只有契税和印花税。
    (一般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出让金国家规定都由卖方交。但现在好多卖方根本不交,或直接加到房价里面)
    4、核税完后拿上契税票和产权证、购房合同到房管局过户专台办理过户就可以了。一般房产证收回3天后由新房产证持有者到房管局领取。
    5、如果不贷款就可以把全款给卖方了。
    另外:
    首先要确认公寓楼有总证,再按总房款的百分之四到当地财政契税部门缴纳契税,然后到房管局缴纳交易费(千分之一点五)和登记发证费(千分之零点二五)。就好了.如果是一手房,你还要加交营业税就是三千五百元左右,二手房满五年的就不用交营业税,交三十元左右的印花税就好了,就是二千三百元左右了。
    二、定向安置房如何买卖
    1、和发展商签订认购书,签完了认购书,销售方应该给买房人发放《签约须知》,以便买房人了解以后的细节,为正式签约作准备。
    2、与发展商签订购房合同,签订购房合同时一定要慎重对待啦,因为您的权利和义务都体现在内了。另外,一旦将来与销售方发生纠纷,购房合同可是解决的重要根据和凭证。所以,在签合同之前,您需要仔细查验发展商的资格和五证。
    3、签完购房合同后,买卖双方应到房屋所在地的区、县房屋管理局交易管理科办理预售(预购)登记手续(如是外销房,则应到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市场处办理)。预售登记对保护房屋交易双方的权益重要,只有在办理完预售(预购)登记后,购房合同生效。
    4、办理立契过户手续时,买房人要缴纳契税、买卖手续费和印花税,在办理入住之前,您需要交清合同款,办理结算;发展商要统一审核您的付款情况,每期付款的底单复印件都须立档保存,在后入住时以供审核。
    三、购买二手房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房屋权属清晰。了解房屋权属,俗称摸家底.房屋权属是否清晰,卖方是否具有该房屋的完全产权,直接决定了房屋交易安全性。例如:商品房得有两证、房改房得有房改协议。而且产权人和卖方必须是同一人,不然虚假售卖,或买了房办不了证,都将直接影响到交易安全。
    (二)物业交割清晰。物业交割包括水、电、煤气、停车费,以及物管费等,这些金额虽不大,但是交割不清会遗留下很多问题,如果原业主拖欠房屋有关债务会给新业主入住带来困扰。
    (三)付款时间清晰。买卖双方需在签订购房合同时约定好付款流程,首款、尾款分别于何时支付,约定绝对日期,不要用过户后付余款,此种约定过于模糊,过户有很多时间点,如递交过户资料、两证均已至买方名下等,一定要明确。
    (四)税费承担清晰。二手房交易涉及税费金额是笔不小的开支,虽然由谁支付均已在办证条款里明确,但其中一方如卖方在交易过程中认为个税、营业税负担过重,想毁约或者抬高售价等,都将给交易带来诸多麻烦。所以应该事前明确,以防止房东为转嫁税费而抬高房价。
    (五)违约责任清晰。无论是买卖双方自行交易还是通过中介交易,都应在购房合同上明确双方责权,确定履约时间和违约责任,这样才能约束双方义务的履行,即使发生分歧也有据可依,进行追究。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21: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