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诉案件和解程序相关法律规定 |
释义 | 公诉案件当事人和解程序:犯罪人供述犯罪事实、被害人叙述影响、相关人士表达感受,调解员询问补偿要求并决定义务,与会者讨论补偿方式,调解员主持签署和解协议。 法律分析 公诉案件当事人和解程序为: 1、犯罪人供述犯罪事件的经过,并向被害人及其亲属认罪,承认错误,表示悔改。 2、被害人描述犯罪行为给其身体、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3、与犯罪行为结果有关的人叙述他们的感受。 4、在对犯罪行为及其造成的后果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之后,调解员可以询问被害人希望从这次和解中获得的补偿或赔偿项目,从而帮助确定加害人应当履行的义务。 5、所有的与会者都可以对加害人如何补偿、如何解决犯罪事件发表意见。 6、在听取了所有的与会者意见后,调解员主持和解参加人达成和解协议,督促与会者签署和解协议。 拓展延伸 公诉案件和解程序的法律规定及适用范围 公诉案件和解程序的法律规定及适用范围是指在司法实践中,针对涉及公诉案件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的一种程序。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公诉案件和解程序主要适用于轻微刑事案件,如轻伤、盗窃等。该程序的实施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和程序,包括当事人的自愿性、公诉机关的同意、法院的审查等。公诉案件和解程序的适用范围主要是为了减轻司法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并在法律框架下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结语 通过公诉案件和解程序,当事人可以实现真正的和解。在这个程序中,犯罪人需要供述犯罪事实,并向被害人及其亲属认罪、承认错误并表示悔改。被害人有机会描述犯罪行为对他们身体、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影响。与犯罪行为结果有关的人也可以表达他们的感受。在充分讨论后,调解员会询问被害人希望从和解中获得的补偿或赔偿项目,以确定加害人应承担的义务。所有与会者都可以对补偿和解决犯罪事件的方式提出意见。最终,调解员主持并督促与会者达成和解协议,并签署该协议。公诉案件和解程序是为了减轻司法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并在法律框架下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九条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