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销售了侵权产品如何解决 |
释义 | 销售侵权商品需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侵权商品指未获授权且无法法律特别规定的商品,包括未获专利、著作权、商标授权等情况。明知销售侵权商品需赔偿损失,不知者需承担侵权责任。法律依据为著作权法第54条、商标法第63条和专利法第71条,赔偿金额根据权利人实际损失或侵权人违法所得确定,难以计算时可参考相应许可使用费倍数确定。 法律分析 认定销售侵权商品如下:侵权商品就是没有获得授权且没有法律特别规定情况下的商品,包括没有获得专利授权的、没有获得著作权授权的、没有获得商标授权的等多种情况。明知是侵权商品而销售不仅要停止侵害还要赔偿损失,不明知是侵权商品而销售的,属于侵权但不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 法律依据: 《著作权法》第五十四条 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因此受到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难以计算的,可以参照该权利使用费给予赔偿。 《商标法》第六十三条 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专利法》第七十一条 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拓展延伸 如何应对未知的侵权产品销售问题 应对未知的侵权产品销售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建议加强供应链管理,确保从供应商处获取的产品符合知识产权要求。其次,建议加强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以便及早发现和解决潜在的侵权问题。此外,建议与知识产权专家合作,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并制定合规的销售政策和程序。如果发现销售了侵权产品,及时与权利人进行沟通,并积极配合解决方案的实施。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的内部培训和教育机制,提高员工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以减少未知侵权产品销售的风险。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应对未知的侵权产品销售问题,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合法权益。 结语 根据以上法律依据,对于销售侵权商品的行为,无论是明知还是不明知,都应停止侵害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赔偿数额应根据权利人受到的实际损失或侵权人获得的利益来确定,如实际损失或利益难以确定,可以参照相关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为了应对未知的侵权产品销售问题,建议加强供应链管理、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与知识产权专家合作并制定合规的销售政策和程序,及时与权利人沟通并配合解决方案的实施,同时加强内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以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民事权利 第一百二十三条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 (一)作品; (二)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三)商标; (四)地理标志; (五)商业秘密; (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七)植物新品种;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