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异同点
释义
    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区别在于:1、诉讼对象不同,前者是民事案件,后者是刑事案件;2、诉讼主体不同,前者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后者包括检察机关和国家司法机关;3、举证责任不同,前者由主张方举证,后者由检察院公诉人举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三条。
    法律分析
    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区别在于:
    1、民事诉讼是民事案件的诉讼,刑事诉讼是刑事案件的诉讼;
    2、民事诉讼的诉讼主体是平等的民事主体,而刑事诉讼中的主体包括检察机关的,有国家司法机关的参与;
    3、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是谁主张谁举证的,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在于控方的,也就是由检察院的公诉人进行举证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三条#160;适用范围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拓展延伸
    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差异与共同点
    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在法律程序、目的、证据标准、责任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与共同点。在程序上,民事诉讼强调当事人的主动性,而刑事诉讼由公诉机关主导;在目的上,民事诉讼追求民事权益的保护和经济赔偿,刑事诉讼则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惩罚犯罪行为;在证据标准上,民事诉讼以民事责任为依据,需要事实的合理性和充分性,而刑事诉讼则以刑事责任为依据,需要证据的确凿性和充分性;在责任形式上,民事诉讼以民事赔偿为主,刑事诉讼则涉及刑罚的判决。尽管存在差异,但两者都是司法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结语
    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在程序、目的、证据标准和责任形式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它们共同构成了司法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事诉讼注重保护民事权益和经济赔偿,而刑事诉讼则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惩罚犯罪行为。无论是谁主张谁举证的民事诉讼,还是控方举证的刑事诉讼,都在追求公平正义。两者共同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为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做出了重要贡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六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一十条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将再审申请书副本发送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书面意见;不提交书面意见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查。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申请人和对方当事人补充有关材料,询问有关事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六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零七条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七)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八)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九)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十)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
    (十一)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十二)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十三)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六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一十二条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本法第二百零七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