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民法典》合同要根据法律规定来,一般要有基本信息与违法责任等条款。这一要件要求当事人能够了解合同的状况和法律效果,对保护其合法权益和减少纠纷均具有意义。自然人签订合同,原则上须有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得亲自缔约,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签订,但有如下例外: (1)可独立签订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等纯获利益,或被免除义务的合同;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签订与其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合同; (3)可独立签订日常生活中的格式合同或事实合同,如利用自动售货机、乘坐交通工具、进入游园场所; (4)签订处分自由财产的合同,如学费、旅费等由法定代理人预定使用目的的财产和处分; (5)其他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的合同。按照我国原来的法律规定及其理论,法人签订合同严格地受其宗旨、目的、章程及经营范围的制约,超过经营范围的合同无效。这种做法受到了学说的批评,现已有所发展。 个人和公司签的合同是有效的,比如劳动合同就是个人和公司签的合同,有效合同的要件是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合同标的须确定和可能、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