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朋友圈吐槽前公司违法吗
释义
    不违法,只要不是泄密或侮辱公司及其人格。
    我国宪法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员工在私人场合的言论自由应当受到保护,在公共场合对公司的合理建议也是其言论自由。因此,最根本的是吐槽要有事实根据,不能是随意地吐槽,特别是不能恶意地去编造一些事情。再者,朋友圈人数不能太多,如果人数太多了,吐槽的内容里面确有诬告编造的,可能反过来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通过网络诋毁公司的行为,根据其行为的主观目的不同,分别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诽谤罪。
    若侵害人如果以排挤竞争为目的,捏造并散布虚伪的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若侵害人为发泄个人不满,蓄意贬低企业及负责人个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一、哪些情况单位可以开除员工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因劳动者的原因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侵害名誉权的标准
    1、从侵害情节来考虑,侵害情节较重,造成较严重的后果的,可以予以赔偿。
    2、从受害人的谅解程度考虑。如果责令加害人承担非财产责任后,受害人能够谅解,就说明受害人的精神创伤已经平复,可以不予以赔偿。
    3、从加害人认错态度考虑。如果受害人谅解而加害人仍不认识错误,则不能因为受害人精神创伤的平复而对违法行为不予以制裁,仍应责令加害人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五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第二百二十一条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