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针对口头造谣的法律措施
释义
    造谣、传谣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调整范围,散布虚假信息可被拘留并罚款。造谣最多可判三年有期徒刑,诽谤罪指散布虚构事实贬损他人,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口头造谣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较轻会罚款拘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散布谣言、投放虚假危险物质或扬言实施危害行为者可被拘留并罚款。
    法律分析
    造谣、传谣,散布虚假信息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调整范围。一般来说,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那么造谣判几年?
    造谣最多以诽谤罪判三年有期徒刑。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综上所述,口头造谣散布虚假信息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调整范围内,情节较轻的会给予罚款拘留,您清楚了吗?《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结语
    造谣、传谣,散布虚假信息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调整范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式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将受到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的处罚,并可处以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者,将受到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的惩罚。造谣最多以诽谤罪判三年有期徒刑,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情节严重的行为。通过信息网络实施上述行为,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综上所述,散布虚假信息将受到法律严惩。
    法律依据
    第五十三条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知识的公益宣传,弘扬医师先进事迹,引导公众尊重医师、理性对待医疗卫生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五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公开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报道,并加强舆论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 第二十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7: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