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非诉讼纠纷的调解方法 |
释义 | 法院调解需注意职权主义、反悔权限制、程序公正和调解效力稳定。调解程序包括开始、进行和结束,由审判人员主持。调解可在案件受理前或庭审中进行。调解结束可因当事人拒绝或达成协议。拒绝调解需继续审理并判决,达成协议可签字并制作调解书。 法律分析 第一、法院调解要注意以下事项: 1、职权主义浓重,影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2、反悔权没有适当限制,使得调解权被滥用。 3、忽视了程序公正。 4、调解效力不稳定。 第二、法院调解程序: 1、调解的开始:法院在案件受理之后开庭之前可以进行调解,在庭审过程中可以进行调解。 2、调解的进行:法院的调解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进行。 3、调解结束:调解因当事人拒绝继续调解或者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而结束。当事人拒绝继续调解而未达成调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对案件继续审理,并及时作出判决;调解达成协议的应要求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协议上签字,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制作调解书。 拓展延伸 纠纷解决的替代方式:非诉讼调解的有效途径 非诉讼调解是一种解决纠纷的替代方式,它通过独立第三方的协助,帮助当事人在争议中达成协议,避免了繁琐的法律程序和法庭诉讼的费用和时间消耗。非诉讼调解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调解、仲裁、协商等,这些方法都以和解为目标,通过平等、自愿和保密的原则,促进当事人之间的沟通和谈判,寻求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非诉讼调解的优势在于快速高效、灵活性强,能够帮助当事人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非诉讼调解成为解决纠纷的一种重要途径,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家庭、劳动等各个领域。 结语 法院调解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职权主义、反悔权滥用、忽视程序公正和调解效力不稳定等。然而,非诉讼调解作为纠纷解决的替代方式,具有快速高效、灵活性强的优势。通过独立第三方的协助,非诉讼调解能够促进当事人之间的沟通和谈判,寻求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因此,在纠纷解决中,非诉讼调解成为一种重要途径,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四条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