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共收益管理机制? |
释义 | 公共收益的使用原则是主要用于补充专项维修资金。公共收益是指利用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的共有部位、共有设施设备*的收入扣除法定税收、能耗、人工等管理成本后获得的收益,小区的公共收益归小区全体业主共有,管理机构不得擅自挪用。但并无对公共收益使用的具体规定。在没有业主委员会的情况下,可以召开业主大会集体决策讨论。 全体公共收益应当主要用于补充专项维修资金,也可以按照业主大会的决定使用,主要用于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工作经费、物业管理活动的代理记账及审计等费用、物业维护费用等物业管理方面的其他合法支出。属于专项维修资金使用范围的项目不得在公共收益中列支。公共收益用于补充专项维修资金的,补充比例应当高于百分之五十,具体比例应在公共收益管理专项规约中予以约定并按季度入账补充专项维修资金。公共收益用于新增共用设施设备等工程类项目的,参照专项维修资金相关管理办法实行工程审价和使用程序审核,工程金额5万元含5万以上应当进行审价。 公共收益是,其来源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利用业主共有道路或场地停放车辆所得的收益; 2、利用业主共有场地开展商业活动及投放设施等所得的收益; 3、利用业主共有场地、灯箱、单元门、外墙等设置户外广告以及利用电梯轿厢、单元门厅、走廊通道等设置室内广告所得的收益; 4、利用全体业主共有的文体设施所得的收益; 5、利用业主共有的房屋所得的收益; 法律依据: 《物业管理条例》 第五十三条住宅物业、住宅小区内的非住宅物业或者与单幢住宅楼结构相连的非住宅物业的业主,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纳专项维修资金。专项维修资金属于业主所有,专项用于物业保修期满后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不得挪作他用。专项维修资金收取、使用、管理的办法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