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破坏私人物品的应怎么处罚 |
释义 | 故意毁坏财物的犯罪行为,其是否构成犯罪取决于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而数额较小或情节较轻的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刑法对"数额较大"和"数额巨大"的界定是一万元以上不满五万元和五万元以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条,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分析 1、故意毁坏他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因此,是否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则是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2、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小、情节较轻的,则属一般违法行为的规定,给予拘留或警告,单处或并处罚款,责令赔偿损失。所谓“情节严重”,一般是指毁灭或损坏重要物品,损失严重的;毁灭或损坏公私财物的手段特别恶劣的;出于嫁祸于人的动机等。 由于我国刑法对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中的数额未作出明确界定,“数额较大”一般为一万元以上不满五万元;“数额巨大”为五万元以上,犯故意破坏财物罪。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条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延伸 破坏私人物品的刑事责任与法律处罚 破坏私人物品的行为涉及刑事责任与法律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破坏私人物品属于财产犯罪的一种。具体的刑事责任与法律处罚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如果破坏私人物品的价值较低,可能会被认定为轻微犯罪,最高可处以拘役或者罚款。而如果破坏私人物品的价值较高,情节严重,可能被认定为重大犯罪,最高可处以有期徒刑。此外,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法院还可能要求犯罪者进行赔偿,恢复受害人的损失。总之,破坏私人物品是违法行为,将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并可能面临法律的严厉处罚。 结语 破坏私人物品是一种财产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行为,其数额和情节的严重程度是区分罪与非罪的关键。如果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将构成犯罪,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的处罚;而如果数额巨大或情节特别严重,可能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此外,法院还可能要求犯罪者赔偿损失。因此,破坏私人物品是违法行为,将承担刑事责任并可能面临严厉的法律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七十条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八十九条 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除判令退赔外,对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七条 明知他人实施敲诈勒索犯罪,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讯工具、通讯传输通道、网络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