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宪法法律法规规章条例的位阶大小 |
释义 | 宪法与法律的区别在于:1)宪法规定国家最重大和根本的问题,普通法律只规定某一方面的问题;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效力低于宪法且不能与宪法相抵触;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严格,需要专门委员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多数通过,而普通法律只需全体代表的半数以上通过。 法律分析 宪法与法律的区别具体如下: 1、规定的内容不同。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所规定的内容都是国家生活中最重大和根本的问题,它是国家和公民活动的法律基础。而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方面的问题。 2、法律效力不同。由于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而普通法律的效力位阶是低于宪法的,而且普通法律的规定是不能与宪法相抵触的,不能违背宪法的根本性规定。 3、制定与修改的程序不同。普通法律的修改与制定,没有宪法那么严格。根据规定,宪法的制定必须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负责起草;宪法的修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而普通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只需一般程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半数以上通过即可。 拓展延伸 法律法规的层级结构及其作用 法律法规的层级结构是指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条例之间的等级关系。宪法作为最高法律文件,确立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权力机构的组织原则。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用于规范社会行为。法规、规章和条例则是在法律的基础上制定的具体实施细则。这种层级结构的作用是确保法律体系的有序运行,保障公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宪法和法律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而法规、规章和条例则是对法律的具体细化和实施。这种层级结构的存在,使得法律法规能够更具体、更精确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同时也便于人们理解和遵守法律。 结语 宪法与法律的区别显而易见。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重大和根本的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国家和公民活动的法律基础;而普通法律只规定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问题,效力低于宪法。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严格,需要专门委员会起草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而普通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则相对简便。法律法规的层级结构确保了法律体系的有序运行,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纲 第二十四条 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23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七条 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法律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23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