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纠纷调解成功后,必须制作人民协议书进行书面调解,对,错? |
释义 | 法律分析:有效。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调解协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第三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二)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三)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调解民间纠纷,要及时、当场进行,防止矛盾激化是对是错 民事纠纷,如果调解不成的,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法院受理后,可在法院主持下再次进行调解,或由法院在审理后依法进行判决。在向法院起诉时,应该向法院提交诉状、有关双方纠纷的证据、双方当事情人的身份信息等。其中,诉讼和证据都应该向法院提交正本一份,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人民调解员在调解纠纷过程中,发现纠纷有可能激化的,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有可能引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纠纷,应当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第三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二)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三)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司法部门调解不成功的,不能出具调解协议 人民法院是不能以民事调解协议为基础制作判决书的,只能根据民事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法律规定,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只有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才会具有法律效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九十七条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当事人拒绝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还能调解吗? 当事人拒绝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还可以调解吗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经一方当事人申请后,其不可以直接进行调解。因为人民调解委员会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受理纠纷,必须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愿。法律依据:《人民调解法》第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明确拒绝调解的,不得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申请,必须以双方当事人自愿调解为前提,一方当事人申请,另一方当事人不愿意调解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虽可受理,但不能强制其进行调解。另外,在调解过程中,一方当事人不愿继续调解的,应当终止调解。当事人申请调解后又撤回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尊重当事人的选择,不得强制调解。人民调解员的工作职责是什么1、人民调解员的调解工作严格按照司法部关于《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的要求,在依法、自愿、平等、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下开展调解工作。2、人民调解员要熟练掌握应当掌握的全面情况和事件的全过程,要以法律为依据,以说服教育和引导的方法指出其过错和应当承担的责任。调解内容不能违反国家有关法律的禁止性规定,调解协议不能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3、人民调解员在协议书上要签字,并在所达成条款的关键数字上加盖私人印章,调解完毕将材料打印或复写发到双方当事人的手中。4、人民调解员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5、人民调解员不得以任何理由向纠纷当事人收费。6、调解达不成协议的,人民调解员不得担任任何一方的诉讼代理人,不得为一方或双方介绍诉讼代理人。当事人拒绝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还可以调解吗?参与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必须是双方都同意,如果有一方拒绝调解,自然是无法调解成功。 家庭纠纷,已经报警,但是调解不成功,我想起诉,该怎么办 家庭纠纷不能协商处理的话可以到法院起诉,起诉的话应该到被告人所在地的法院起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人民调解委员会如何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指定人民调解员 根据法律规定,确定调解纠纷的人民调解员的途径为二个: 一是由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指定一名或者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 二是由当事人选择一名或者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 该内容由 王国强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