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受害人谅解可减轻刑罚判定
释义
    赔偿与量刑:根据《刑事诉讼法》,犯罪嫌疑人积极赔偿并获得谅解,可减少基准刑40%以下;无谅解但积极赔偿,可减少基准刑30%以下;无赔偿但获得谅解,可减少基准刑20%以下。严重犯罪如抢劫强奸应从严处理。公安可建议宽处理,检察院可建议宽处罚,法院可从宽判决,对轻微犯罪可决定不起诉。
    法律分析
    一般幅度不超过20%。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可以减少基准刑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可以减少基准刑20%以下。其中抢劫强奸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应当从严掌握。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九十条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拓展延伸
    受害人谅解的法律效应及其在刑罚裁量中的作用
    受害人谅解在刑罚裁量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应。当受害人对犯罪行为表示谅解时,法院会考虑将其作为刑罚量刑的因素之一。受害人的谅解可以表明犯罪行为对其造成的伤害程度,以及对犯罪人的悔过态度和社会重新融入的可能性。如果受害人谅解被认可,法院可能会对犯罪人的刑罚进行减轻,例如降低刑期或选择更轻的刑罚形式。然而,受害人谅解并不意味着完全宽恕犯罪行为,法院仍需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犯罪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等,以确保刑罚的公正与合理。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九十条,受害人的谅解在刑罚裁量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应。受害人的谅解可以作为刑罚量刑的因素之一,反映犯罪行为对其造成的伤害程度,以及犯罪人的悔过态度和社会重新融入的可能性。如果受害人的谅解被认可,法院可能会对犯罪人的刑罚进行减轻。然而,法院在裁量时仍需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犯罪的性质和社会危害程度,以确保刑罚的公正与合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 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一)死亡;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章 特别程序 第二节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第三百三十五条 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应当审查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被害人是否自愿和解,是否符合规定的条件。
    公安机关审查时,应当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并记录在案;必要时,可以听取双方当事人亲属、当地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人员以及其他了解案件情况的相关人员的意见。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8:33:10